九洲电器董事长张正贵建议尽快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


企业强则国家强。全国人大代表、张正贵的两会建议提出,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说,在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西方主要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和体制调整力度,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生产方式、分工体系和市场结构发生新变化的大背景下,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创新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企业与学研相比科研实力较弱,使得产学研合作基础不稳定。


张正贵认为,我国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的创新主体仍为高校、科研院所,这是长期以来的体制机制形成的。正是由于企业与学研相比科研实力较弱这种不对称性,使得产学研合作基础不稳定。学研的技术创新往往忽略企业生产成本、生产周期和效率等问题,导致技术创新产生的产品或服务与市场脱节,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虽然国家目前要求必须以企业为主、高校科研院所为辅联合申请创新项目资助,以此强化学研与产业的结合,但在实际申请项目过程中,企业的主体作用并未真正发挥。


此外,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与产业技术创新的需要不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投入高、风险大,系统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要求参与创新的各方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而目前主要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因组织形式松散,很难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要,需要产业技术联盟这样比较稳定和长期的战略合作组织形式。2007年,科技部等6部委牵头启动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但由于一方面缺少可靠的产业技术重大创新引导资金,另一方面又缺少国家在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困难重重。


产学研体系不完善的另一个体现是,产学研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产业技术重大创新往往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相伴,如何保障各方利益,需要探索。目前,产学研合作协议往往对责、权、利界定不清,对风险共担没有共识,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等合作成果的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规定,从而为日后利益分配、风险共担留下隐患。此外,各方的履约守约意识也需要加强。


协同提升创新力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由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要使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创新驱动极为重要,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张正贵提出如下建议:


完善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由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建议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在税收、贷款等方面,根据企业自主创新的业绩,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的落实中,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和集中研发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应全额计入研发费用,以引导和激励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结合;国有大中企业产学研结合所发生的费用在业绩考核中可视作利润,强化对其自主创新业绩的考核。


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议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力度,设立相应的产业重大创新专项基金,在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并通过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引导各类社会投资机构介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早期技术研发当中。


尽快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以立法形式明确产学研各方利益、风险共享分担机制,预防知识产权纠纷,强化产学研结合的管理机制;并在法律上明确产学研结合项目可享受创业投资的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产学研结合企业可比照创业投资企业吸收风险投资。

(本文摘自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 | 联系电话: 021-5080 3802 | 传真: 021-50803528 | 协会邮箱:dingwenwen@caiane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