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创新与投资论坛在沪召开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于4月24日至2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据悉,陪同女王访华的有4位部长级官员和110家丹麦公司的代表,本次访问是目前丹麦历史上最大型的国事访问。
4月28日上午,作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华行程的重要活动之一,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与亨里克亲王在上海参加了丹麦—中国创新与投资论坛,此次论坛由丹麦科技创业中心和丹麦投资促进局举办,我协会黄桅副秘书长携漫步者、浙江天乐、宝业恒、昆河宝珍、南大信息、网庭等企业应邀出席,共同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创新与投资”的跨界探讨。
亨里克亲王发表开幕致辞,他在致辞中说,中国在过去年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收获”正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在35年前“种下”的政策,期盼两国未来可以在投资和创新领域展开更多的合作。“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我非常高兴地在上海播种。”亨里克令人意外地说起了中国谚语,引来嘉宾的热烈掌声。“这句话非常好地总结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那就是要将创新与投资结合,创造新价值,赢得商业回报。”亨里克表示,中国的发展道路与丹麦类似,那就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的转变。希望丹中两国在创新和投资领域拓展更多的合作。
此次论坛旨在为中丹企业搭建合作的平台,鼓励更多的创新与投资合作。丹麦是世界上在研发方面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可再生能源、食品安全、海运、设计、通讯等行业,丹麦的知识、创新和技术都领先世界。中国现在是丹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过500家丹麦企业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还有超过20家在中国的药学、可再生能源及食品安全行业开展研发活动。丹麦的技术优势也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对丹麦投资,大约有80家中国公司在丹麦设有销售渠道、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和通讯领域。此次是丹麦女王夫妇时隔35年后再次访华。丹麦1950年与中国建交,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自2008年起,丹麦也是唯一一个与中国签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北欧国家。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与丹麦声学领域合作交流情况
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正与丹麦王国外交部投资促进局、丹麦科技创业中心以及丹麦声学技术联合会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中丹声学企业、研究机构在创新研发、技术与经贸交流、专利技术的交易转让,丹麦技术团队的聘用,对中国产业一线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双方提出的行动目标是“Improving Sound Together”(共同改进声学)。
2009年下半年度,丹麦王国外交部投资促进局和丹麦科技创业中心通过在华办事机构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沟通,希望能加强双方企业在科技、经贸领域的广泛交流。在平等、友好、互助、互利的前提下,经过对丹方广泛深入的了解和双方多次认真仔细的沟通,双方在推进中丹音频领域的技术交流、增强科技人才的长期培训、互派经贸考察团等方面达成共识。自2010年始,双方多次互派代表团或协助个别企业的特别商务拜访。
中国音响行业经贸考察团于2010年5月7日出访丹麦。该经贸考察团由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陈立新秘书长带队,计有湖山音响、网庭影音机构、中科院电声所等5家企业和研究所的11名成员参与了全程考察活动。代表团得到丹麦外交部的热情接待,中丹2大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基本达到了增强双方企业在科技、经贸领域广泛交流,以期推动我国电子音响产业升级的目的。
2010年9月,由中电音协邀请,丹麦外交部投资局协助,丹麦声学联合会组织的丹麦声学界访问团一行9人在世博会丹麦馆与中国声学行业代表进行了交流活动。随后代表团考察了华东地区的5家音响企业和1家研究机构。
2011年6月13至17日,在工信部肖司长和梁峰处长的领导支持下,中国音响行业代表团第二次访问丹麦,并得到丹麦外交部的热情接待。中国驻丹麦总领馆的商务领事也专程陪同拜访了丹麦外交部。
2011年9月,中电音协与广州花都区政府在花都举办音响科技交流活动,丹麦声学联合会应邀派出了15人的代表团访华。来自南京大学、华为研究院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与丹麦科技大学,奥尔堡大学的教授一起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在华南理工广州学院面向全体师生和广州地区的几十家音响企业的技术人员公开介绍了中丹学术界的最新科研成果。
丹麦声学联合会与中电音协、广州市科信局、广州花都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今后几年在打造“中国音响之都”建设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交流活动后,中电音协带丹麦代表团访问了1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响制造企业,像国光电器,科达电器,漫步者,三基音响,宝业恒、麦博、瑞声声学等企业。
2012年3月,丹麦声学联合会主要负责人访问中国,商定2012年度双方交流活动安排事宜;
2012年4月18至29日,中音协协助广州市花都区政府组织一支代表团访问丹麦,为2012年度广州音响科技交流活动与丹麦企业家,孵化产业基地及高校进行交流并发出邀请。
丹麦的经济表现一直很好,商业环境在北欧属于比较灵活。表现在高素质、主动性的人才比较集中;政府高度合作,讲究效率和公开、透明;全球第二政治稳定的国家;25%的公司税收相对其他欧盟国家低;劳务聘用解聘关系比较灵活,全年365天的任何商务活动不受限制。
让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丹麦的创意及设计产业优势。在丹麦国内拥有超过2000家的专业设计公司,丹麦的创意产业聚集了40%的丹麦优秀人才,这个比例比美国还多10%。丹麦国民普遍能讲多国语言,具有全球化的视野,30%的丹麦设计公司与国际业务伙伴合作,丹麦设计位列全球顶尖设计前5,并且每年涌现出超过280名的新生代设计师。
丹麦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是我们合作的重点。创立于1829年的丹麦科技大学是丹麦最大最古老的工科大学,也是丹麦最重要的工程教育和研究中心,曾出过不少享誉世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自信息学院的Jan Larsen教授(同时也是丹麦声学技术联合会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丹麦科技大学声学研究的历史。并以“从声频信号汲取内容——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趋势”为专题介绍丹麦在机器智能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发现许多丹麦著名的企业,像B&O、B&K、DELTA都有参与,从后来参观的企业中我们也看到这些基础研究已经在不同的企业转化成真正商业化的产品。另外Jan Larsen 教授还介绍了“复杂声学环境下的音频信号处理”的研究情况。
在电子工程学院,由Torsten Dau教授介绍了“音响中的声频技术” 以及Finn Agerkvist教授介绍 “D类放大及其对听音表现的影响”。
从几位教授的介绍可以感觉到声频研究已脱离单一的学科学术研究而越来越融合跨学科的研究,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科研创新很快转化成商业产品和服务。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建模和智能学习可产生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丹麦声学技术联合会(Danish Sound Technology Network):丹麦声学技术联合会作为丹麦创新合作平台创建于2009年,由来自不同商业领域的400多个企业组织和专家组成,其目的是进一步发挥丹麦原有的声频技术优势和经验,开创合作机会。为此他们细分出48个商业领域,从助听设备,声音处理,高保真,乐器,降噪到国防应用,希望通过这个合作和创新平台来提升和巩固丹麦声频领域的国际地位。
参观过的企业:(Syntonetic Media Solutions、B&K、DELTA、Oticon、斯丹威.林道夫等)协会参观的企业都是世界顶尖的企业。像Brüel & Kjer是全球顶尖的声音振动方案供应商,其在声音振动测量传感器、声音振动测量软件、系统性解决方案、环境解决方案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的很多音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高端测试设备大多使用这家公司的产品;而DELTA是欧洲顶尖的测试与服务供应商;Oticon是国际顶尖的助听器整机和附件供应商。几家公司都以开放的姿态让协会参观了他们的研发,生产现场,并详细解答协会最关心的公司运作机制以及市场占有率等问题。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与丹麦声学领域合作交流情况
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正与丹麦王国外交部投资促进局、丹麦科技创业中心以及丹麦声学技术联合会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中丹声学企业、研究机构在创新研发、技术与经贸交流、专利技术的交易转让,丹麦技术团队的聘用,对中国产业一线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双方提出的行动目标是“Improving Sound Together”(共同改进声学)。
2009年下半年度,丹麦王国外交部投资促进局和丹麦科技创业中心通过在华办事机构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沟通,希望能加强双方企业在科技、经贸领域的广泛交流。在平等、友好、互助、互利的前提下,经过对丹方广泛深入的了解和双方多次认真仔细的沟通,双方在推进中丹音频领域的技术交流、增强科技人才的长期培训、互派经贸考察团等方面达成共识。自2010年始,双方多次互派代表团或协助个别企业的特别商务拜访。
中国音响行业经贸考察团于2010年5月7日出访丹麦。该经贸考察团由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陈立新秘书长带队,计有湖山音响、网庭影音机构、中科院电声所等5家企业和研究所的11名成员参与了全程考察活动。代表团得到丹麦外交部的热情接待,中丹2大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基本达到了增强双方企业在科技、经贸领域广泛交流,以期推动我国电子音响产业升级的目的。
2010年9月,由中电音协邀请,丹麦外交部投资局协助,丹麦声学联合会组织的丹麦声学界访问团一行9人在世博会丹麦馆与中国声学行业代表进行了交流活动。随后代表团考察了华东地区的5家音响企业和1家研究机构。
2011年6月13至17日,在工信部肖司长和梁峰处长的领导支持下,中国音响行业代表团第二次访问丹麦,并得到丹麦外交部的热情接待。中国驻丹麦总领馆的商务领事也专程陪同拜访了丹麦外交部。
2011年9月,中电音协与广州花都区政府在花都举办音响科技交流活动,丹麦声学联合会应邀派出了15人的代表团访华。来自南京大学、华为研究院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与丹麦科技大学,奥尔堡大学的教授一起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在华南理工广州学院面向全体师生和广州地区的几十家音响企业的技术人员公开介绍了中丹学术界的最新科研成果。
丹麦声学联合会与中电音协、广州市科信局、广州花都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今后几年在打造“中国音响之都”建设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交流活动后,中电音协带丹麦代表团访问了1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响制造企业,像国光电器,科达电器,漫步者,三基音响,宝业恒、麦博、瑞声声学等企业。
2012年3月,丹麦声学联合会主要负责人访问中国,商定2012年度双方交流活动安排事宜;
2012年4月18至29日,中音协协助广州市花都区政府组织一支代表团访问丹麦,为2012年度广州音响科技交流活动与丹麦企业家,孵化产业基地及高校进行交流并发出邀请。
丹麦的经济表现一直很好,商业环境在北欧属于比较灵活。表现在高素质、主动性的人才比较集中;政府高度合作,讲究效率和公开、透明;全球第二政治稳定的国家;25%的公司税收相对其他欧盟国家低;劳务聘用解聘关系比较灵活,全年365天的任何商务活动不受限制。
让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丹麦的创意及设计产业优势。在丹麦国内拥有超过2000家的专业设计公司,丹麦的创意产业聚集了40%的丹麦优秀人才,这个比例比美国还多10%。丹麦国民普遍能讲多国语言,具有全球化的视野,30%的丹麦设计公司与国际业务伙伴合作,丹麦设计位列全球顶尖设计前5,并且每年涌现出超过280名的新生代设计师。
丹麦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是我们合作的重点。创立于1829年的丹麦科技大学是丹麦最大最古老的工科大学,也是丹麦最重要的工程教育和研究中心,曾出过不少享誉世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自信息学院的Jan Larsen教授(同时也是丹麦声学技术联合会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丹麦科技大学声学研究的历史。并以“从声频信号汲取内容——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趋势”为专题介绍丹麦在机器智能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发现许多丹麦著名的企业,像B&O、B&K、DELTA都有参与,从后来参观的企业中我们也看到这些基础研究已经在不同的企业转化成真正商业化的产品。另外Jan Larsen 教授还介绍了“复杂声学环境下的音频信号处理”的研究情况。
在电子工程学院,由Torsten Dau教授介绍了“音响中的声频技术” 以及Finn Agerkvist教授介绍 “D类放大及其对听音表现的影响”。
从几位教授的介绍可以感觉到声频研究已脱离单一的学科学术研究而越来越融合跨学科的研究,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科研创新很快转化成商业产品和服务。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建模和智能学习可产生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丹麦声学技术联合会(Danish Sound Technology Network):丹麦声学技术联合会作为丹麦创新合作平台创建于2009年,由来自不同商业领域的400多个企业组织和专家组成,其目的是进一步发挥丹麦原有的声频技术优势和经验,开创合作机会。为此他们细分出48个商业领域,从助听设备,声音处理,高保真,乐器,降噪到国防应用,希望通过这个合作和创新平台来提升和巩固丹麦声频领域的国际地位。
参观过的企业:(Syntonetic Media Solutions、B&K、DELTA、Oticon、斯丹威.林道夫等)协会参观的企业都是世界顶尖的企业。像Brüel & Kjer是全球顶尖的声音振动方案供应商,其在声音振动测量传感器、声音振动测量软件、系统性解决方案、环境解决方案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的很多音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高端测试设备大多使用这家公司的产品;而DELTA是欧洲顶尖的测试与服务供应商;Oticon是国际顶尖的助听器整机和附件供应商。几家公司都以开放的姿态让协会参观了他们的研发,生产现场,并详细解答协会最关心的公司运作机制以及市场占有率等问题。